生命互動的愛情
一切盡在不言中,至少並不存在於長期往還的關愛之中。





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清楚地表達給對方知道,並不表示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夠親密。





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和期望,最主要是因為大家相信了一個錯誤的假設。





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管再如何的親密,也無法凡事都能夠精準地將對方的反應做出詮釋。





心電感應是並非經常發生的奇蹟,而他心通也不是人人都可具備的本事。





你如何能夠期望別人對你有讀心術,永遠知道你在想什麼、要什麼呢?





生命互動的愛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,所以我需要你的參與。





不過這不是一種情慾的需要,而只是一種事實的需要,它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邀請。





所以如果你接受我的邀請,我當然很高興、很感激;如果你拒絕我的邀請,我也會尊重。





這就是所謂無私,也就是所謂愛。





如果對方真正愛我的話,必然能夠明白我的心意;如果,對方無法透我的心思的話,自然不算是真愛了。





但假愛則不是,它是以自我的需求為主,所以會有空虛感。





遇到能滿足的對象,就不住去追求甚至威迫利誘,非要對方答應不可。





像這樣完全不尊重對方的感受和意願,一廂情願去強求,竟還假冒愛的名義說我愛你,這當然是自私而不是愛,說我愛你也只是說謊自欺欺人。





我快樂是因為他快樂,更是由於我們共享了這份快樂;由於我們到後來實在分不清楚是我讓你快樂還是你讓我快樂,反正是我們一起快樂。





真愛本質上不是一種需求,所以不會有心理上的匱乏之感,也不會構成強大的追求動力。





真愛是一種自由的付出,它的動人經驗不是來自我的渴慾得到滿足,而是來自我的真誠付出獲得對方的真誠接納。





動情是一種珍貴而動人的經驗,它的珍貴動人來自於無私。





深愛和關懷固然可以幫助人們去深刻了解一個人,但是再相愛再合適的一對,也並不表示他們具有特異功能。





這就是所謂心心相印、兩位一體,也就是真正的動情。





期望別人能夠測中自己的心意,是為自己和別人設下、坑害彼此的陷阱。





佈下陷阱,並且用來測試別人的愛與忠誠,弄巧會成拙。





對於愛我們的人,我們有義務「清楚、直接、誠懇」地表達我們的「希望、需求和感受」,這是建立豐富而完美關係的一種最佳溝通方式,別再玩猜心遊戲了!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latohi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